“西双版纳‘老州长’召存信用一生践行‘永远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的铿锵誓言,让我深受触动,我们要像召存信一样,永远跟党走、一心为人民。”
“有西双版纳独特的‘烟火气’,也有廉洁的正能量;文明元素和纪检监察元素巧妙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前不久,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监委举办文明讲堂,纪检监察干部自编自演的傣族传统歌舞剧《西双版纳的黎明》、情景剧《孤独而坚毅》等节目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
精神力量催人奋进,文明新风浸润人心。近年来,该州纪委监委倡导文明风尚、提升文明素质、展示文明形象、弘扬清风正气,在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凝心铸魂,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州纪委监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联动机制,带领纪检监察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是创建文明机关的重要内容。州纪委监委在持续优化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的基础上,着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洁建设。一方面大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通过轮岗交流、导师帮带、每周一课等形式组织全员培训,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另一方面,坚持严管厚爱,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逐级开展谈心谈话,并组织了23场政策宣讲、3轮自查自纠,持续清除害群之马、净化干部队伍。与此同时,制定“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等51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为了规范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我们出台了案件质量‘三个清单’管理办法,对案件质量进行全链条管控。”州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容求胜介绍,案件质量“三个清单”,分别是形式审核清单、共性问题清单、通报问题清单,即案件审理室将移送审理案件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并通过形式审核意见单及时反馈给案件承办部门;对于办案过程中易发、多发的共性问题,定期进行汇总、反馈;对严重影响案件质量的问题,进行通报反馈。立足“当下改”和“长久立”,州纪委监委还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审理案件责任制的办法、联动审理工作办法等配套机制,压实审理人员责任,推动审查调查人员规范履职。
家风助廉,大力弘扬新风正气
州纪委监委将家风建设与地域文化、监督主业深度融合,积极培树清廉家风典型。近年来,该州纪检监察系统先后有3名同志家庭被评为“云南省清廉家庭”“云南省书香家庭”“西双版纳州最美家庭”,以好家风弘扬新风正气。
肖湘云是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组长,她家客厅墙面正中挂着儿子张鹤轩写的《家风诗》:“艰苦实干勤为本,腹有诗书知礼仪,立身立德贵在诚,正气浩然继世长。”旁边就是“云南省清廉家庭”奖章。“我们从事的工作都很特殊,她是铁面无私的‘铁娘子’,我就要为她守好幸福家庭的‘后方堡垒’。”肖湘云的爱人张兵团是某保密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夫妻二人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都把廉洁、保密作为原则底线。结婚25年来,他从来没有利用亲情便利向妻子打听过案情,也从未以妻子的名义谋取私利。泼水节期间,有个亲戚让张兵团以妻子的名义向某单位要几张表演门票。“我怎么可能在百八十元钱的小事上犯糊涂?不过是几张门票,咱们自己掏钱买就是了!”张兵团自掏腰包买了5张门票送给亲戚。清风自有言语,家风无声传递,几张小小的门票,承载了“纪律”和“廉洁”的分量,又显得这么贵重。
“傣族有一句谚语‘捕鱼拿虾 耽误庄稼’,它告诫人们,不要因一时的贪念而误入歧途,最终导致庄稼(事业)凋零。我们要经常自律自省,才能远离诱惑,永远保持进取心。”州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岩温扁的家庭是“云南省书香家庭”之一,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傣族干部,他经常用富有哲理的傣族故事教育两个女儿用勤奋、踏实守护好学习的“庄稼”。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正能量满满。作为纪检监察宣传干部,岩温扁既重视自己家的家风家教建设,又努力用生动的语言、接地气的故事带动全州同志深刻认识家风家教的重要性,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别怕得罪人!把‘公’字摆正,家才安稳。”该州纪委监委驻州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余智鑫的家庭被评为“西双版纳州最美家庭”。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余智鑫,常会遇到人情关的考验。一次,他的一位表亲涉嫌违纪违法,想请他“疏通疏通”。余智鑫严词拒绝:“情是情,法是法。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守规矩。你该认错就认错,该赔偿就赔偿,这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亲戚气不过,转头去找余智鑫在老家的父母,老父亲却挺直腰板:“坏了良心才是大麻烦!”守住清廉的底线,给家人带来的安心和坦然,才是他们家的幸福密码。
实干担当,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州纪委监委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深挖彻查住建、交通、医药等领域一批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着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中践行为民情怀、厚植文明沃土、展现本色担当。
“多亏了你们推动,我爱人的残疾证终于办下来了。”前不久,勐腊县勐捧镇满中社区第十居民组居民匡元的丈夫给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打来感谢电话。
一年前,匡元因意外事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加上其患有哮喘30余年,伴随并发症,让本就收入不高的家庭更加困难。办理残疾证需要到县城的医院进行残疾鉴定,但匡元家离县城比较远,如果乘车去县城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于是,办理残疾证的事便搁置了下来。
没有残疾证,就无法享受相应的残疾人救助政策。州纪委监委在开展监督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用手机视频方式为其进行残疾鉴定。一个月后,匡元拿到了残疾证,享受到相关政策补贴。
此事过后,州纪委监委举一反三,聚焦残疾证办理、助残项目实施、救助资金监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针对残疾人因行动不便而无法办理残疾证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主动服务,对全州范围内残疾人办证办事情况进行梳理排查,推动州残联与州卫健委建立上门评残机制,主动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和生活需求,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州76名因客观原因难以办理残疾证的人员已全部办理了残疾证,并享受到相应的政策帮扶。
监督执纪为民每往前走一步,就可以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向前进一步。州纪委监委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持续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吃拿卡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推动有关单位切实扛起责任,化解不动产“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住建部门落实“1对1”挂联督导,加快城市燃气管道更新建设,排除相关隐患……监督执纪的温度持续转换成政策执行的力度,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幸福底色越来越亮。